第5章 Chapter5
關燈
小
中
大
第5章 Chapter5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Chapter5
布蘭度說要去劍橋讀書,不是空口白話,已經做了一番前期準備。
第一步,她先徹底清空對後世劍橋大學的認知,那提供不了任何幫助。
1829年的牛津、劍橋大學,完全不是後世時的模樣。
說的不是學校建築,也不是一直被保持下去的學院制,而是大學最核心的教學理念與課程內容。
自從13世紀起的六百多年,英格蘭有且僅有牛、劍兩所大學。
這段漫長時光裏,古典人文主義始終占據兩校教育的核心地位,以宗教神學、拉丁文、古典哲學與文學等為核心課程。
17、18世紀牛劍兩校多多少少引進了一些自然科學內容,比如數學、天文學、植物礦物學等課程,但它們無法動搖古典學科的主導地位。
眾所周知的潛規則,不考試的課能算什麽主課,那就是興趣愛好。
在劍橋大學,想要獲取榮譽學位,卻只有考古典學與數學的唯二途徑。除此之外的自然科學,壓根不在考核範圍內。
時代卻已經變了。
進入19世紀,英國工業化發展迅速,對自然科學研究與知識應用的需求猛增。
牛劍兩校仍舊主打培養人的完美心智,講究把學生教養成紳士。
這句話聽起來比較抽象,觀察畢業生去向就直觀很多,能立刻讀懂學校倡導的主流思想——與宗教不可分割。
三分之二的牛津畢業生,與二分之一的劍橋畢業生進入教會工作。
這與英國時下最需要的人才屬性大為不同。
此時,工商業的規模急速擴大。大量需要科學家、技術工作者、金融從業者、商業管理者、律師與醫生等等。
當布蘭度收集了兩所學校的入學、課程、畢業考核等相關資料,仿佛目睹了中世紀的古老幽靈在牛劍上空久久徘徊不散。
相較而言,去年即1828年,倫敦大學建立,打破牛劍獨霸英格蘭六百多年的格局。
倫敦大學開創先河,讓考生不必通過宗教考試就能入學,不再對學生的信仰設定限制。
課程設置與牛劍的古典學科相反,先排除了宗教教學,而後以實用性自然科學為主。
這是對英格蘭傳統大學教育思想的極大挑戰。
倫敦大學建立後卻沒有獲得授予學生學位的權力。哪怕大法官多次申請特許狀,都遭到了牛劍向樞密院提出的反對。
足見新舊勢力的對峙之激烈。
這一邊在議會選舉權上保守派有讓步,另一邊守舊派在大學學術領域的影響力仍難以撼動。
改革不易。
布蘭度參考上輩子所知的十九世紀英國大學改革進程,牛劍要從古典學校蛻變成現代大學,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
直到19世紀中葉,牛劍兩校內部二十多年的自行改革失敗。外部力量最終強勢介入,皇家調查委員會入駐後促使兩所大學引發巨變。
身處這個大亂鬥時代,她沒有選擇更欣賞的倫敦大學,而是計劃去劍橋大學。
對班納特先生隨口一提的學校離家近,是一個能忽略不計的理由。
真實原因是上輩子經歷過現代化大學教育,這輩子想感受一把改革將至未至時期的古典大學生活。
學院生活氛圍會是什麽樣的?
是因循守舊?是暗流洶湧?是新舊沖突?
不論哪一種情況,或應了渾水摸魚,或是風浪越大魚越貴,想一想就有很多樂趣。
於是,她的書桌上出現了有意思的一幕。
左側是邊沁、密爾父子等教育功利主義者關於反對教會把持教育,呼籲實用性教學的論集。
右側則是疊放著一本本厚重的拉丁文神學書。
想要進入劍橋,要搞清楚它的錄取標準。
最按部就班的方式是在學齡期進入英格蘭的公學讀書。等公學畢業後,部分學生能被牛劍錄取。
顯然,布蘭度走不了常規路線。
穿越來此的兩年內不宜就讀公學,只能靠自主學習。以進入劍橋為目標,少不了有針對性的準備。
根據調查,牛劍兩校雖然都被古典學科占據了主流,但在傾向上也有所不同。
牛津傾向於古典文學、亞裏士多德哲學以及充斥陳腐氣息的中世紀邏輯學。
劍橋給了數學重視,但重視的是百餘年前過時的數學理論,而其他自然科學甚至都沒被列入考試課程。
另外,學院制讓牛劍兩校沒有統一招生考試。對於錄取哪些學生,每個學院的考察標準迥異。
布蘭度已經圈定了備考幾個學院。
比如像是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,一開始就被排除在她的選擇名單之外,因為它的招生門檻是非伊頓公學畢業生不要。
通過紙面資料與他人講述所獲知的現狀到底隔了一層。
很有必要實地觀察一番,就算學院內部不對外人開放,也要到劍橋鎮近距離感受。
過去的幾百年,每逢九月秋至,劍橋鎮會舉辦斯圖爾橋年市。
規模很大,一度成為英國同類自由市場中的佼佼者,更吸引了來自歐洲大陸的商販紛紛聚集。
賣什麽的都有,例如食材、布匹、酒類、馬匹等等。後來越辦越熱鬧,把各類表演團體也吸引來此現場演出。
有傳聞,牛頓在斯圖爾橋年市買到了他的多棱鏡。
約翰·班揚所著的《天/路/歷/程》中,名利場的原型就是劍橋鎮的這個年市。
劍橋部分師生會參與到年市買賣中,或賣蠟燭或賣書籍以及其他貨物。
布蘭度在上輩子沒有見過斯圖爾橋年市。
它在工業化浪潮中沒落,於1934年等來被徹底取締的命運,徒留「蒜街」這條街名作為曾經存在的痕跡。①
得知這個世界有相同的劍橋年市,她決定等之後要去瞧瞧。
在年市期間,不難接觸出來擺攤的劍橋師生,從而了解一些學院內幕。
僅有充分的考學計劃還不夠,更重要的是日常能夠付諸行動。
比如今夜聚餐結束,她沒有立刻休息。
洗完澡,取出牛頓以拉丁文撰寫的原版《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》念了起來,朗讀出聲的那一種。
英國日常生活罕有使用拉丁文,但劍橋學習需要頻繁運用拉丁文,那就必須將它練得滾瓜爛熟。
見縫插針地誦讀,以而達到駕輕就熟的境界。讀了一個小時,時鐘走向了22:45,將書放回書架。
臨睡前,布蘭度瞥了一眼書架上的《法蘭西文化報》、《普魯士廣場報》等報紙。
這都是發行量較大的報刊,設有專業的廣告版。她親自寫了一則招聘廣告,在報紙上連續登載了幾期。特意投向英吉利海峽對岸的法國,與相隔較遠的普魯士。
尋找精通拉丁語,同時又精於法語或德語的家庭教師。
不限性別、年齡、學歷,特別要求發音優美,有文學底蘊,而且必須對神學頗有見解。
布蘭度隨著休謨學習基本拉丁文,現在要找專業一對一陪練。
不在英國找而去在法國與普魯士尋覓的原因很簡單,希望通過新來的家教掌握其本國語言的各種方言語調,也能深入認知當地的社會風俗。
誰說家教不可能藏龍臥虎。
上輩子讀人物傳記,提及愛因斯坦為了生計主動登報,自薦成為家庭教師。他的家教工作卻不夠順利,一直都留不住學生,沒幹幾年就去發表狹義相對論了。
如今,布蘭度沒有妄想找到類似巨佬,就單純希望能招聘到合心意的陪練。
工作以一年為期,包吃住,年薪三百英鎊。
以高出市場價三倍的待遇,應該能吸引來高級人才。
其工作內容可能不只給她做陪練,假如班納特家的姐妹們有需要,也能向其學習。
廣告刊登了一個半月,面試了十二個人,結果不是非常理想。希望下一位應聘者能夠打動她。
*
*
陽光、沙灘、海浪濤濤,斯卡伯勒鎮的海濱生活舒適愜意。
如果不是休謨的身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敗著,班納特先生覺得這是他十六年以來最安心的一周。
過去,四女兒的病是他心底最深隱憂。
兩年前,當布蘭度病愈,又擔心她能否被教得出色。
這次見面讓班納特先生徹底放心。
雖然談話間受傷的總是自己,但確定布蘭度能獨當一面,他懸在心上十六年的巨石最終落地。
期間,休謨的律師來過,宣讀休謨指定布蘭度繼承部分遺產的內容。
班納特先生也被要求到場簽署相關法律文書,承諾作為父親不監管這筆錢款,讓布蘭度自主安排。
沒有猶豫,直接簽了。之後聽布蘭度提了幾句,家裏往後不必再給她生活費,她也會自行解決上大學的開銷。
班納特太太後知後覺想起來讀大學是要學費的。她沒當著布蘭度面問出口,而私下問丈夫。
“去劍橋讀書的話,每年要花多少錢?你年輕的時候沒去讀大學,到底是不喜歡,還是讀不起?”
班納特先生深吸一口氣,這件事怎麽就過不去了。
剛想用一貫的沈默來回避問題,發現妻子臉色顯而易見地糾結起來,那是心疼錢的表情。
“你又在胡思亂想什麽?”
班納特先生意識到不妙,“難道你沒聽到布蘭度說的話,大學費用不花家裏一英鎊,你又在心疼什麽錢?是不想讓她去上學嗎!”
班納特太太立刻搖頭,“不!你別亂說話!我怎麽可能這樣短視。上帝作證,我非常支持布蘭度讀大學,對全家人都有利。她的某個同學說不定就會成為你的女婿。”
假如去劍橋讀書費用昂貴,證明進入其中的學生或非富即貴或小有資產,那是多麽好的結婚對象備選地。
班納特太太在這方面腦子轉得異常快,她就是下意識有點心疼錢。
家庭年收入兩千英鎊,說少不少,但說多也不多。
全家的日常開銷少不了。再說今年簡21歲,伊麗莎白19歲,距離適合結婚的年齡越來越近,可她們的嫁妝剛剛存到一千英鎊。
“我只是擔心大學費用太高。布蘭度說了不需要家裏支持,但她窮到一天只啃一頓黑面包時,我們真的能不給嗎?”
班納特太太不了解布蘭度獲得的專利費究竟有多少,是不是能夠負擔四年的讀書費用?
說著,班納特太太怒瞪丈夫。
“怪你,是你沒有說清楚為什麽不上大學,是你沒說清楚大學怎麽收費。”
班納特先生無法再逃避問題,“太太,您是對的,是我低估了您的想象力,給它可乘之機構造出一堆荒誕猜測。”
為了避免家庭矛盾,他少有地把前因後果都講清楚了。
“據我所知,這二十多年去牛劍兩校的上學開銷沒有大幅上漲,每年平均在兩三百英鎊。倫敦的工人們付不起這筆學費,但對我們家來說不算問題。
當年,我沒去大學的原因很簡單——讀或不讀的最終結果,對我來說沒有差別。”
班納特家是有能力支付學費,但每年要花費家庭年收入的八分之一左右。
班納特先生曾經認真思考過,如果選擇讀大學總該要有所收獲。
他不追求學術造詣,不好奇學院圖書館的藏書,也不求以牛劍畢業生的身份謀求一份體面工作,更對去學校結交朋友沒興趣,為什麽還一定要費力申請大學去讀書?
牛劍兩校都是住宿制,日常不能隨意離校,每個學院還有各不相同的規則要求學生遵守。
明知大學沒有自己想要的事物,他的腦子只要沒有壞掉,就不會花錢主動求管束。
班納特先生少有的把想法揉碎了講給妻子聽。“太太,你還有什麽要擔憂的?”
班納特太太松了一口氣,“這樣就好。上學一年的花銷只要兩三百英鎊,布蘭度應該能夠負擔得起。”
班納特先生看著妻子終於翻過這一頁,沒有把凡事總有例外講出來,誰知道布蘭度會不會有額外花銷?
這種問題不必求證,他對布蘭度有信心。得空,還不如去海灘散步。剛開門,迎面而來一位陌生年輕男人,他正打算敲響大門。
班納特先生:“下午好,您有什麽事嗎?”
於連:“下午好,我是於連·索雷爾,前來應聘班納特家的家庭教師。信中約好,本周內進行面試。”
班納特先生一楞,自己沒有找第二位家教,應是布蘭度另外貼出的招聘啟事。
先不提應試者說話帶著法語口音聽著有些別扭,就說這張臉清秀俊美且膚色白凈,未免太容易獲得妙齡女子的青睞。
——長相太不安全了,真合適做家教嗎?
班納特先生懷疑自己被妻子影響了,腦中冷不丁冒出一個問題。
請這樣的小白臉來做家教肯定不便宜,對方的期望薪資得多高啊!
布蘭度的額外花銷該不會說來就來吧?
--------------------
關於牛津、劍橋的改革,參考《19世紀英國大學制度變革研究》,王寶璽、王磊·著。
——
稍微補充一下背景情況:
牛劍兩校說是不依賴於教會也不從屬政府,事實上都有兩者背後操控的影子。在19世紀之初,在校內,教會的影響力甚於政府。
19世紀起,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壯大,勢必要擠壓舊貴族、教會的利益,開始多方利益集團的亂鬥沖突。
·
以前,劍橋大學的學生大致為貴族特權生(能和院士一起同桌吃飯),自費生(大多數都是鄉紳與富商的孩子),以及少量的減費生(交不起學費,依靠給學院打工抵押學費。牛頓就是著名例子)。
·
在19世紀上半葉沒改革之前,兩校的學生幾乎都是貴族、大小鄉紳、富商的兒子,學費讓一大批人被拒之門外。
1810年,牛津的貴族與鄉紳子弟到達了99%。另外,畢業考核制度以宗教信仰與口試為主,一直不存在自然科學的榮譽學位,為平息外界的爭議,直到1850年才設立了這一學位。
·
像是曾經重視的法律與醫學,在19世紀起反而被忽視。劍橋內,自然科學的學科中,只有學習數學才可能獲得榮譽學位。
1827年,約翰·哈維蘭德教授的提議被通過,才設置了病理學、臨床醫學、解剖學、生理學、化學、藥學等學科的筆試考試,以前這些都沒有考核指標。
即便這樣,哈維蘭德在去世的1851年前表示劍橋醫學學習仍在低潮期。
·
正因為內部改革異常緩慢,19世紀中葉,王室與政府派駐調查組進入兩校。
那時距離倫敦大學創新式的建立已經過了二十多年。
期間不是沒人想要對兩校進行變革,但是都失敗了。1852年皇家委員會能沖開一道口子,與當時的社會大環境相關。
·
倫敦大學建立後,陸陸續續英國各地的城市大學興起。它們很多不能授予學生學位,但是大批畢業生們都符合英國社會對工商業與科技革新的人才需要。
·
換句話說牛劍兩校是被逼到不得不變的地步,而外界插手後不代表改革迅速。
1861年,國王學院也沒改變,只收伊頓公學的畢業生。
因為宗教信仰的規定,在1860年之前,劍橋在大學禁止院士結婚。這條規定在1860年在大學層面廢止,可各學院有權自主決定。直到 1880 年之後,院士們才都可以結婚。
——
①參考《劍橋,歷史和文化》【德國】彼得·紮格爾
1211年,劍橋鎮鎮民被國王授權可以在城東共有土地建立集市,斯圖爾橋年市慢慢發展成英國同類集市最大的一個。
19世紀開始沒落,現在已經沒了。只有「蒜借」這個街道名字被留下,據說以前大蒜商人與調料商在那裏紮攤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Chapter5
布蘭度說要去劍橋讀書,不是空口白話,已經做了一番前期準備。
第一步,她先徹底清空對後世劍橋大學的認知,那提供不了任何幫助。
1829年的牛津、劍橋大學,完全不是後世時的模樣。
說的不是學校建築,也不是一直被保持下去的學院制,而是大學最核心的教學理念與課程內容。
自從13世紀起的六百多年,英格蘭有且僅有牛、劍兩所大學。
這段漫長時光裏,古典人文主義始終占據兩校教育的核心地位,以宗教神學、拉丁文、古典哲學與文學等為核心課程。
17、18世紀牛劍兩校多多少少引進了一些自然科學內容,比如數學、天文學、植物礦物學等課程,但它們無法動搖古典學科的主導地位。
眾所周知的潛規則,不考試的課能算什麽主課,那就是興趣愛好。
在劍橋大學,想要獲取榮譽學位,卻只有考古典學與數學的唯二途徑。除此之外的自然科學,壓根不在考核範圍內。
時代卻已經變了。
進入19世紀,英國工業化發展迅速,對自然科學研究與知識應用的需求猛增。
牛劍兩校仍舊主打培養人的完美心智,講究把學生教養成紳士。
這句話聽起來比較抽象,觀察畢業生去向就直觀很多,能立刻讀懂學校倡導的主流思想——與宗教不可分割。
三分之二的牛津畢業生,與二分之一的劍橋畢業生進入教會工作。
這與英國時下最需要的人才屬性大為不同。
此時,工商業的規模急速擴大。大量需要科學家、技術工作者、金融從業者、商業管理者、律師與醫生等等。
當布蘭度收集了兩所學校的入學、課程、畢業考核等相關資料,仿佛目睹了中世紀的古老幽靈在牛劍上空久久徘徊不散。
相較而言,去年即1828年,倫敦大學建立,打破牛劍獨霸英格蘭六百多年的格局。
倫敦大學開創先河,讓考生不必通過宗教考試就能入學,不再對學生的信仰設定限制。
課程設置與牛劍的古典學科相反,先排除了宗教教學,而後以實用性自然科學為主。
這是對英格蘭傳統大學教育思想的極大挑戰。
倫敦大學建立後卻沒有獲得授予學生學位的權力。哪怕大法官多次申請特許狀,都遭到了牛劍向樞密院提出的反對。
足見新舊勢力的對峙之激烈。
這一邊在議會選舉權上保守派有讓步,另一邊守舊派在大學學術領域的影響力仍難以撼動。
改革不易。
布蘭度參考上輩子所知的十九世紀英國大學改革進程,牛劍要從古典學校蛻變成現代大學,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
直到19世紀中葉,牛劍兩校內部二十多年的自行改革失敗。外部力量最終強勢介入,皇家調查委員會入駐後促使兩所大學引發巨變。
身處這個大亂鬥時代,她沒有選擇更欣賞的倫敦大學,而是計劃去劍橋大學。
對班納特先生隨口一提的學校離家近,是一個能忽略不計的理由。
真實原因是上輩子經歷過現代化大學教育,這輩子想感受一把改革將至未至時期的古典大學生活。
學院生活氛圍會是什麽樣的?
是因循守舊?是暗流洶湧?是新舊沖突?
不論哪一種情況,或應了渾水摸魚,或是風浪越大魚越貴,想一想就有很多樂趣。
於是,她的書桌上出現了有意思的一幕。
左側是邊沁、密爾父子等教育功利主義者關於反對教會把持教育,呼籲實用性教學的論集。
右側則是疊放著一本本厚重的拉丁文神學書。
想要進入劍橋,要搞清楚它的錄取標準。
最按部就班的方式是在學齡期進入英格蘭的公學讀書。等公學畢業後,部分學生能被牛劍錄取。
顯然,布蘭度走不了常規路線。
穿越來此的兩年內不宜就讀公學,只能靠自主學習。以進入劍橋為目標,少不了有針對性的準備。
根據調查,牛劍兩校雖然都被古典學科占據了主流,但在傾向上也有所不同。
牛津傾向於古典文學、亞裏士多德哲學以及充斥陳腐氣息的中世紀邏輯學。
劍橋給了數學重視,但重視的是百餘年前過時的數學理論,而其他自然科學甚至都沒被列入考試課程。
另外,學院制讓牛劍兩校沒有統一招生考試。對於錄取哪些學生,每個學院的考察標準迥異。
布蘭度已經圈定了備考幾個學院。
比如像是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,一開始就被排除在她的選擇名單之外,因為它的招生門檻是非伊頓公學畢業生不要。
通過紙面資料與他人講述所獲知的現狀到底隔了一層。
很有必要實地觀察一番,就算學院內部不對外人開放,也要到劍橋鎮近距離感受。
過去的幾百年,每逢九月秋至,劍橋鎮會舉辦斯圖爾橋年市。
規模很大,一度成為英國同類自由市場中的佼佼者,更吸引了來自歐洲大陸的商販紛紛聚集。
賣什麽的都有,例如食材、布匹、酒類、馬匹等等。後來越辦越熱鬧,把各類表演團體也吸引來此現場演出。
有傳聞,牛頓在斯圖爾橋年市買到了他的多棱鏡。
約翰·班揚所著的《天/路/歷/程》中,名利場的原型就是劍橋鎮的這個年市。
劍橋部分師生會參與到年市買賣中,或賣蠟燭或賣書籍以及其他貨物。
布蘭度在上輩子沒有見過斯圖爾橋年市。
它在工業化浪潮中沒落,於1934年等來被徹底取締的命運,徒留「蒜街」這條街名作為曾經存在的痕跡。①
得知這個世界有相同的劍橋年市,她決定等之後要去瞧瞧。
在年市期間,不難接觸出來擺攤的劍橋師生,從而了解一些學院內幕。
僅有充分的考學計劃還不夠,更重要的是日常能夠付諸行動。
比如今夜聚餐結束,她沒有立刻休息。
洗完澡,取出牛頓以拉丁文撰寫的原版《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》念了起來,朗讀出聲的那一種。
英國日常生活罕有使用拉丁文,但劍橋學習需要頻繁運用拉丁文,那就必須將它練得滾瓜爛熟。
見縫插針地誦讀,以而達到駕輕就熟的境界。讀了一個小時,時鐘走向了22:45,將書放回書架。
臨睡前,布蘭度瞥了一眼書架上的《法蘭西文化報》、《普魯士廣場報》等報紙。
這都是發行量較大的報刊,設有專業的廣告版。她親自寫了一則招聘廣告,在報紙上連續登載了幾期。特意投向英吉利海峽對岸的法國,與相隔較遠的普魯士。
尋找精通拉丁語,同時又精於法語或德語的家庭教師。
不限性別、年齡、學歷,特別要求發音優美,有文學底蘊,而且必須對神學頗有見解。
布蘭度隨著休謨學習基本拉丁文,現在要找專業一對一陪練。
不在英國找而去在法國與普魯士尋覓的原因很簡單,希望通過新來的家教掌握其本國語言的各種方言語調,也能深入認知當地的社會風俗。
誰說家教不可能藏龍臥虎。
上輩子讀人物傳記,提及愛因斯坦為了生計主動登報,自薦成為家庭教師。他的家教工作卻不夠順利,一直都留不住學生,沒幹幾年就去發表狹義相對論了。
如今,布蘭度沒有妄想找到類似巨佬,就單純希望能招聘到合心意的陪練。
工作以一年為期,包吃住,年薪三百英鎊。
以高出市場價三倍的待遇,應該能吸引來高級人才。
其工作內容可能不只給她做陪練,假如班納特家的姐妹們有需要,也能向其學習。
廣告刊登了一個半月,面試了十二個人,結果不是非常理想。希望下一位應聘者能夠打動她。
*
*
陽光、沙灘、海浪濤濤,斯卡伯勒鎮的海濱生活舒適愜意。
如果不是休謨的身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敗著,班納特先生覺得這是他十六年以來最安心的一周。
過去,四女兒的病是他心底最深隱憂。
兩年前,當布蘭度病愈,又擔心她能否被教得出色。
這次見面讓班納特先生徹底放心。
雖然談話間受傷的總是自己,但確定布蘭度能獨當一面,他懸在心上十六年的巨石最終落地。
期間,休謨的律師來過,宣讀休謨指定布蘭度繼承部分遺產的內容。
班納特先生也被要求到場簽署相關法律文書,承諾作為父親不監管這筆錢款,讓布蘭度自主安排。
沒有猶豫,直接簽了。之後聽布蘭度提了幾句,家裏往後不必再給她生活費,她也會自行解決上大學的開銷。
班納特太太後知後覺想起來讀大學是要學費的。她沒當著布蘭度面問出口,而私下問丈夫。
“去劍橋讀書的話,每年要花多少錢?你年輕的時候沒去讀大學,到底是不喜歡,還是讀不起?”
班納特先生深吸一口氣,這件事怎麽就過不去了。
剛想用一貫的沈默來回避問題,發現妻子臉色顯而易見地糾結起來,那是心疼錢的表情。
“你又在胡思亂想什麽?”
班納特先生意識到不妙,“難道你沒聽到布蘭度說的話,大學費用不花家裏一英鎊,你又在心疼什麽錢?是不想讓她去上學嗎!”
班納特太太立刻搖頭,“不!你別亂說話!我怎麽可能這樣短視。上帝作證,我非常支持布蘭度讀大學,對全家人都有利。她的某個同學說不定就會成為你的女婿。”
假如去劍橋讀書費用昂貴,證明進入其中的學生或非富即貴或小有資產,那是多麽好的結婚對象備選地。
班納特太太在這方面腦子轉得異常快,她就是下意識有點心疼錢。
家庭年收入兩千英鎊,說少不少,但說多也不多。
全家的日常開銷少不了。再說今年簡21歲,伊麗莎白19歲,距離適合結婚的年齡越來越近,可她們的嫁妝剛剛存到一千英鎊。
“我只是擔心大學費用太高。布蘭度說了不需要家裏支持,但她窮到一天只啃一頓黑面包時,我們真的能不給嗎?”
班納特太太不了解布蘭度獲得的專利費究竟有多少,是不是能夠負擔四年的讀書費用?
說著,班納特太太怒瞪丈夫。
“怪你,是你沒有說清楚為什麽不上大學,是你沒說清楚大學怎麽收費。”
班納特先生無法再逃避問題,“太太,您是對的,是我低估了您的想象力,給它可乘之機構造出一堆荒誕猜測。”
為了避免家庭矛盾,他少有地把前因後果都講清楚了。
“據我所知,這二十多年去牛劍兩校的上學開銷沒有大幅上漲,每年平均在兩三百英鎊。倫敦的工人們付不起這筆學費,但對我們家來說不算問題。
當年,我沒去大學的原因很簡單——讀或不讀的最終結果,對我來說沒有差別。”
班納特家是有能力支付學費,但每年要花費家庭年收入的八分之一左右。
班納特先生曾經認真思考過,如果選擇讀大學總該要有所收獲。
他不追求學術造詣,不好奇學院圖書館的藏書,也不求以牛劍畢業生的身份謀求一份體面工作,更對去學校結交朋友沒興趣,為什麽還一定要費力申請大學去讀書?
牛劍兩校都是住宿制,日常不能隨意離校,每個學院還有各不相同的規則要求學生遵守。
明知大學沒有自己想要的事物,他的腦子只要沒有壞掉,就不會花錢主動求管束。
班納特先生少有的把想法揉碎了講給妻子聽。“太太,你還有什麽要擔憂的?”
班納特太太松了一口氣,“這樣就好。上學一年的花銷只要兩三百英鎊,布蘭度應該能夠負擔得起。”
班納特先生看著妻子終於翻過這一頁,沒有把凡事總有例外講出來,誰知道布蘭度會不會有額外花銷?
這種問題不必求證,他對布蘭度有信心。得空,還不如去海灘散步。剛開門,迎面而來一位陌生年輕男人,他正打算敲響大門。
班納特先生:“下午好,您有什麽事嗎?”
於連:“下午好,我是於連·索雷爾,前來應聘班納特家的家庭教師。信中約好,本周內進行面試。”
班納特先生一楞,自己沒有找第二位家教,應是布蘭度另外貼出的招聘啟事。
先不提應試者說話帶著法語口音聽著有些別扭,就說這張臉清秀俊美且膚色白凈,未免太容易獲得妙齡女子的青睞。
——長相太不安全了,真合適做家教嗎?
班納特先生懷疑自己被妻子影響了,腦中冷不丁冒出一個問題。
請這樣的小白臉來做家教肯定不便宜,對方的期望薪資得多高啊!
布蘭度的額外花銷該不會說來就來吧?
--------------------
關於牛津、劍橋的改革,參考《19世紀英國大學制度變革研究》,王寶璽、王磊·著。
——
稍微補充一下背景情況:
牛劍兩校說是不依賴於教會也不從屬政府,事實上都有兩者背後操控的影子。在19世紀之初,在校內,教會的影響力甚於政府。
19世紀起,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壯大,勢必要擠壓舊貴族、教會的利益,開始多方利益集團的亂鬥沖突。
·
以前,劍橋大學的學生大致為貴族特權生(能和院士一起同桌吃飯),自費生(大多數都是鄉紳與富商的孩子),以及少量的減費生(交不起學費,依靠給學院打工抵押學費。牛頓就是著名例子)。
·
在19世紀上半葉沒改革之前,兩校的學生幾乎都是貴族、大小鄉紳、富商的兒子,學費讓一大批人被拒之門外。
1810年,牛津的貴族與鄉紳子弟到達了99%。另外,畢業考核制度以宗教信仰與口試為主,一直不存在自然科學的榮譽學位,為平息外界的爭議,直到1850年才設立了這一學位。
·
像是曾經重視的法律與醫學,在19世紀起反而被忽視。劍橋內,自然科學的學科中,只有學習數學才可能獲得榮譽學位。
1827年,約翰·哈維蘭德教授的提議被通過,才設置了病理學、臨床醫學、解剖學、生理學、化學、藥學等學科的筆試考試,以前這些都沒有考核指標。
即便這樣,哈維蘭德在去世的1851年前表示劍橋醫學學習仍在低潮期。
·
正因為內部改革異常緩慢,19世紀中葉,王室與政府派駐調查組進入兩校。
那時距離倫敦大學創新式的建立已經過了二十多年。
期間不是沒人想要對兩校進行變革,但是都失敗了。1852年皇家委員會能沖開一道口子,與當時的社會大環境相關。
·
倫敦大學建立後,陸陸續續英國各地的城市大學興起。它們很多不能授予學生學位,但是大批畢業生們都符合英國社會對工商業與科技革新的人才需要。
·
換句話說牛劍兩校是被逼到不得不變的地步,而外界插手後不代表改革迅速。
1861年,國王學院也沒改變,只收伊頓公學的畢業生。
因為宗教信仰的規定,在1860年之前,劍橋在大學禁止院士結婚。這條規定在1860年在大學層面廢止,可各學院有權自主決定。直到 1880 年之後,院士們才都可以結婚。
——
①參考《劍橋,歷史和文化》【德國】彼得·紮格爾
1211年,劍橋鎮鎮民被國王授權可以在城東共有土地建立集市,斯圖爾橋年市慢慢發展成英國同類集市最大的一個。
19世紀開始沒落,現在已經沒了。只有「蒜借」這個街道名字被留下,據說以前大蒜商人與調料商在那裏紮攤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